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影片《铁道英雄》由杨枫执导,张涵予、范伟等主演。图为该片海报。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静静,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广为传唱的红色歌谣再度响起,唤醒了几代观众血脉中的红色基因。由杨枫执导,张涵予、范伟等主演的影片《铁道英雄》在红色经典IP的艺术重构上,呈现了更多样的作风,厚重历史感与现代视角重叠,再次展现了中国人民壮怀激烈、为国而战的燃情岁月。
对中国观众来说,“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可谓耳熟能详。1954年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后引起轰动,1956年上映的同名电影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根据这一红色经典IP改编《飞虎队》《铁道飞虎》等多部影视作品都曾引发关注。为了摸索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新路径,《铁道英雄》主创团队在大量调研和史料查阅的基础上,创新英雄人物的刻画方式,运用浪漫主义的叙事范式,让观众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中的英雄书写呈现新趋势,强调日常生活的生动映照,重视内心世界的情感流动,并通过高潮迭起的戏剧故事,弥合渺小切口与巨大叙事之间的鸿沟,将人物刻画得更加真实而立体。《铁道英雄》取材自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15师“鲁南铁道队”的抗战事迹,将视角对准巨大背景下的普通大众,深入发掘抗战精力内核,突出英雄人物的个性魅力。
星星之火,能够燎原。《铁道英雄》不仅着力塑造了英雄典范老洪、布衣英雄老王,也勾画出小石头、护士庄研等用爱国热忱书写最美芳华的有志青年形象。每一位投身于这场艰苦战斗的人,都紧握着手中的星火,照亮了通往胜利的道路。这些小人物本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但当他们汇入历史洪流中,对抗意识逐步觉悟,展现出了勇敢不屈的品德。环绕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人物群像,电影勾画了一幅震动人心的抗战全景图,呈现普通群体在家国危亡时共同的幻想信念,彰显中国人民共御外敌、保卫江山的爱国主义精力。
《铁道英雄》重回历史现场,重构经典故事,呈现英雄史诗的悲壮美。运用革命浪漫主义叙事范式,《铁道英雄》浓墨重彩地写下民族英雄燃烧意志、保卫家国的史诗篇章。在叙事结构上,电影开篇以纪录片式的庄严感,将铁道英雄的故事与抗日全景勾连起来;在情节铺排上,该片在沿袭类型片模式的基础上,叠加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实现了情境渲染与故事情节的协调互动。
全景俯瞰视角与近景动态特写的交错运用,打造出具有工业质感的巨大场面;激昂的动作场面和燃爆的战斗气候,将观众带回那个热血彭湃的燃情岁月;凌厉的影像语言、冷冽的场景营造与压抑的配乐作风,共同给影片染上一层悬疑色调;跌宕起伏的情节走向、多线交错的叙事模式,让《铁道英雄》的戏剧故事更具张力和韧性,呈现出人物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血泪写就历史,热血曾洒沙场。从《铁道游击队》到《铁道英雄》,“为时代画像,为英雄立传”的艺术理念不断连绵生长,随着主旋律电影的镜头语言、叙事方式等趋向丰富、多元,中国式英雄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