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这里分析黄轩、王一博、宋茜主演的古装电视剧《风起洛阳》的第19集和20集。
就算没有高秉烛,就算武思月知道李北七的心意,他们也不可能在一起。
倒不是说李北七不好,但从各方面的细节上来看,真的能看出他们的三观其实不合。李北七呢,就有一点“落俗”,他只是做着他自己的工作,过着平常的日子,并且遇事会有冲动,心思也没有宋茜扮演的武思月那么缜密,他更像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那一类人。但是武思月不是,她是飒爽的,是细致的,也是志向高远的。实际上她并没有把月华君三个字,仅仅当成一种称谓。她去查这些事情,也不是为了完成工作。她是真的想,弄清真相,真的想守护需要守护的人。
这两个人的格局是不同的。
所以这两个人,注定不会在一起。哪怕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干扰和第三人出现,他们也不会在一起。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武思月面对李北七,甚至面对二郎的时候,都是那种指令式做法。有一种带领、甚至能够说是“居高临下”的意味。但是她在黄轩扮演的高秉烛面前不是这样的,高秉烛是能够和她并肩的人,甚至能够教会她,告诉她很多她原本不知道的事情。是一个能够去学习的对象。但李北七,完满是她的下属,是跟随和服从的角色。而二郎,更像是一个小孩子,她在二郎面前,更像是一个姐姐。
在情感线的方面,只有两个人,跟武思月是有所契合的,一个是高秉烛,另外一个是令郎楚。
我说实话,虽然我一直都是喜欢月饼的,但是当我看到令郎楚说“哪怕有千百个春秋道我也绝不后退”的时候,我是真的动容。我一直都认为他喜欢武思月,并且两个人也有必定程度的内在契合,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令郎楚的身份,是不允许他去扩大这种好感的,身份即是束缚。所以他们两个,也注定只能逗留在这个程度上罢了。这么梳理下来,其实高秉烛和武思月,有一点天作之合的意思了。
看电视剧《风起洛阳》也让我明白一个事理:遇见一个懂你、并且爱你,让你变得更好的人,真的是一种运气。这种运气真的是差一点都不行的。高秉烛是真的幸运,这场遇见,也算是对他历尽千帆而不忘初心的一种肯定吧!
是命运送给他的礼品。
电视剧《风起洛阳》演到高秉烛和白檀这一段,是真的出色,虽然两个人是做戏,但是,在那个时候,我是真的信赖了。
此处,高秉烛用了一个话术技巧,每个人都应该学学。他在和人对质的时候,不断的,大声的去喊对方的名字,从气场上,从心智上去压倒对方,这个事情不是白檀做的,假如是她做的,她被这样压制之后,心理也真的会崩了。
事情处理完之后,武思月来找他,两个人会晤之后,其实他的心里是有过迟疑的,他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去面对这个人。此处轩儿给了一个手部细节,他抠手,内心的迟疑,就通过这个细节展现出来了。
但是迟疑之后,他还是说了“我知道这个事情一直压在你心里”。这个地方就说明,他是真的在乎武思月的,哪怕现在两个人到了这种境地,哪怕他已经在假装毫不在乎,但是他仍然希望对方能够好过一点。因为他知道那种感受,他知道有多灾受。他很在乎武思月,所以他希望,能帮她减缓一些压力。
两个人说完,白檀进来,递纸条。此处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白檀看到他们俩那个状况挺为难的。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两个是有情义的;白檀忽然进来,就似乎打断了他俩谈情一样,又似乎是撞破了什么似的,所以他才认为为难。
电视剧《风起洛阳》演到高秉烛来见窈娘,她坦承了一切。
我一开始刷第一遍的时候,其实不太明白两个人为什么会是一个大笑,一个疯的状况,后来我明白了,两个人都太苦了。
实际上,两个人都颠覆了彼此的认知和三观,笑着哭,才是最苦楚的。
我知道窈娘做得不对,但她真的很苦;从她的角度来说,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保住了她想保住的人。
实际上她这平生,都是身不由己。她把受伤的高秉烛背回家,看见他那么苦楚,其实她是懊悔的吧!
她抬手去为高秉烛拭泪的时候,我真的哭疯了!她穿了那件衣服出来,实际上她已经做好决定了。她说爱慕武思月,高秉烛这个时候说她没有资格跟武思月比。
我不明白这句话,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说高秉烛。
这句话其实挺好懂得啊!从高秉烛的角度,一个是他的光,让他看到了暗世之下的希望,另一个是把他推动深渊的人。这两个人,怎么能够比呢?所以他这么说,完全没问题。
这一段我最惆怅的点在于,窈娘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着,可是她最终却为了高秉烛,前功尽弃。
实际上,她不想做十六夜的,到最后,她也仍然希望,留在高秉烛心里的,是窈娘。所以她亲手了结了十六夜,完成了,高秉烛要完成的事。
另外要说一下宋茜扮演的武思月,她真的不是一般女孩儿,实在是太勇敢了,并且是那种理性的勇敢。这个时候还能镇静地策马而行,真的了不起。
作者:茜曦惜夕,入骨影评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