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2019年,一部《误杀》横空出世,一举夺得当年贺岁档票房冠军的头衔并且获得了不俗的口碑;而现在《误杀2》开启了点映,17号电影将正式与全国观众会晤,那么《误杀2》到底能够给观众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误杀2》由戴墨执导,这是戴墨导演的第二部作品,而他的第一部影视作品则为电视剧《唐人街探案》,该部剧的表现也相当不错,故事惊险紧张,制造优秀,收获了不少好评,所以此次执导《误杀2》应该是信手拈来,何况电影还有唐探系列的导演陈思诚作为制片人以及第一部主演肖央的介入,都让《误杀2》的品德获得了保证,那么惊喜在何处,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误杀2》没有采取第一部《误杀》次序的叙事手段,而是采取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段。第一部电影的成长是顺着时间线不断推动的,但是这部影片则从劫持案件开始讲述,在电影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插入事件原委,使得电影更具有独特征和吸引力。
这部电影以主角“林日朗”劫持急诊中心开始,大家也能在预告片中看到这个片段,林日朗劫持了急诊中心里的人质,为的是找回属于自己儿子的一颗心脏,而急诊中心外面则是警员和围观群众,电影就在这样一个紧张且带有疑问的场景中开始。这样处理的好处一是勾起观众继续往下看的热忱,大家都想了解劫持急诊中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心脏背后到底隐蔽着怎样的机密;二是增加电影的悬疑感和紧张感,看到人质被劫持,观众的肾上腺素急速分泌,呼吸都会更加急促,一种压抑感席卷而来,这就是论述手段上的成功之处。
镜头语言处理得好,电影的质感会更好,观众也能更加享受观影的过程,《误杀2》在镜头语言上无疑是成功的。开头的劫持片段,给了劫持用的几种工具很多的特写,镜头在监控室和嘈杂的急诊中心,在林日朗和监控警员之间切换,几个镜头交代清晰了急诊中心是如何被劫持的,同时也到达了惊险紧张的效果。还有最终那场雨中所有群众都被激愤,在急诊中心外发泄自己的不满的戏也让人印象深刻,那场戏可谓是“布衣暴动”,比第一部打砸局长家更具戏剧张力,大众冲向警车的慢镜头,配合着撕扯、尖叫,让观众汗毛竖起,心惊肉跳!
误杀系列都是犯罪的外衣,情感的内核,第一部是如此,第二部也不例外,第一部的父亲为了女儿,实现了完美犯罪;这一部的父亲为了儿子,同样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揭穿权贵的罪恶,现实的不公。他们的方式都是过激的,但同时也是无奈的,这样的矛盾点也恰是电影情感上的动人之处。
《误杀2》无疑是一部极其催泪的电影,预告片中也讲道:“你不知道一个父亲能够为了孩子做出什么”电影将这句话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孩子,父亲能够选择违法犯罪,能够蒙受大众的责备和不懂得,而支撑这一系列行动的恰是父爱。
除了林日朗,还有两位角色也让人认为,第一个是电影中的女记者,她是正义的使者,为了探明内幕,不顾自己的生命深入险境,只为大白于天下;还有任达华扮演的警员,始终坚信林日朗不是坏人,在另一位警局局长的糊涂的对比下,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
在激动之余,其实小人物的权益掩护才是电影真正想说的,在那些无人看到的角落,或许发生着很多不为人知,或者即便是被人知道但也掀不起一丝水花的事件,无人为小人物发声,他们的权益没有人掩护,这也恰是电影背后值得我们深思的社会现实。
目前《误杀2》点映及预售票房就已经超过2000万,足以看出观众们对电影的期待值是非常高的,信赖这部电影不会让大家绝望,请在周五走进影院,看这样一部爆点、泪点都在的高品德电影。
作者:探火,入骨影评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