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雪中悍刀行》上线之前,一度被全网视为年未压轴大剧,人气IP、古装武侠、王倦与张若昀再携手,每一个看点单独拎出来,都很让人期待。
但上线之后,这部剧没能让2021年略显冷清的小荧屏迎来“雪中送碳”,反而受点评问题影响掀起了腥风血雨,陷入“删差评”之争。
虽然平台回应大量差评被删是清理“非正常”信息。
却也未能让网友全部信服。
因为有很多用户控告自己的正常点评也被折叠或删除,甚至有网友表示因点赞差评导致账号受连累被封号,质疑是资本下场“捂嘴”。
双方各持一词,一边认为对方是非正常用户,另一边认为对方是找借口删评控分,到底哪一方才是真正的“受害者”,网友意见各不雷同。
抛开删评之争不提,《雪中悍刀行》首轮口碑反馈目前来看不算幻想,作品有几个问题受抨击很严重,一是滤镜太“绿”,影响了视觉体验。
再是打戏太慢,这个问题比较突出,对武侠粉来说是致命袭击,前6集中出现的打戏几乎都是用了“超慢动作”,是慢到开3倍速仍然慢的地步。
原著粉对剧情改编的不满也是差点集中地,从主线到细节,从人设到台词,不少原著粉都碰到了让自己“破防”的地方,失去了很多书粉的支撑。
七话并非原著粉,无法与原著粉共情,只能站在非原著粉的角度聊一聊《雪中悍刀行》,客观来说,这部作品绝对不是烂剧,但开局体验的确绝望居多。
先聊一聊绝望之处,这部剧犯了国产剧的老缺点:开局拉胯。
出色基本上从第5集才真正开始,并且前几集槽点密集,观众假如没有足够耐心,很容易会在质量转折点来临之前便被劝退,难以收获好体验。
在开播之前,七话一直以为《雪中悍刀行》是一部有底蕴的正统武侠剧,作品各种物料也拉满了武侠氛围,让人忍不住期待武侠大制造的回归。
但实际上,它仍然是一部典范的大男主开挂爽剧。
武侠,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算是作品的配菜,各类工夫高手与江湖格局的设定,沿用了武侠世界观,故事的打开方式却更偏权谋或升级流。
这便导致作品处处提江湖,人人谈工夫,却并无武侠风骨,加上慢到令人发指又无招无式地打戏,仅存的一部分武侠看点也变得稀薄起来。
直到第六集剑九黄亮出身份预备回武帝城与王仙芝再续前战,才让观众梦回决战紫禁之巅,江湖情怀、剑客执念、大道悟心,仍然有浓烈的沾染力。
但仅凭借老前辈的自我燃烧便想撑起武侠底蕴明显还不够,只能让武侠阶段性出来闪个光,这对于一部以庙堂、江湖为背景的作品来说,委实惋惜。
当然,假如你没有受前期的宣传误导、对武侠韵味要求也不高,这个问题完全能够忽略,武侠迷们若调整一下预期,或许追剧的耐心会足一点。
《雪中悍刀行》前四集重要环绕徐凤年摸索自己被刺杀的真相展开,他前后经历了楚国残存军人、楚人花魁、本国世家出身的林探花制造的三场刺杀。
从三场刺杀中寻找背后真正的下棋者,是开局的主线,但无论三场刺杀的逻辑与呈现,还是其中的连接谋略,都显得很寡淡,甚至还有点中二。
花魁鱼幼薇的刺杀如同儿戏,打戏不飒舞戏不美,镜头更无肃杀紧张,最后由刺杀演变成亡国公主与亡国贵女之间的相认,更看得让人想抠出三室一厅。
整段戏没有让观众看到异域遇故人的激动可相见不相识的悲凉,只有姐妹强行挽手的生硬。
林探花刺杀则像一场幽默戏,没有感受到这位世家令郎舍身取义的风骨,反而认为是中二青年过家家,能懂得人物的偏执,却不懂得剧情的逻辑。
与这些低智商炮灰对应的是男主徐凤年的睿智,他的人设是“胸藏沟壑,腹有良谋”,刚出场时让人感到他一举一动似乎都别有目的,让人揣摩不透。
但剧情成长到第二次刺杀之时,徐凤年外表纨绔内在睿智的设定就有点站不住脚了,一直强调他在偷偷韬光养晦,可实际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韬光养晦。
与褚禄山合作的“苦肉计”被陈芝豹一眼识破,化解三场刺杀全靠身边埋伏的各路高手,人物的深沉谋略,更多像是背靠大树好装X,而不是奇谋智者。
当男主装X观感大于心有良谋时,角色的人格魅力便差了很多,后期能不能逆袭暂时未知,但前期太像一个靠拼爹、开挂的二代世子玩偏要装深沉玩谋略。
《雪中悍刀行》是一个群像故事,以北椋世子徐凤年游历江湖三年回归为题展开,并由他回到王府之后使计探查自己被刺杀的原因深入,前期出场人物不少。
这种群像故事开篇很考验编剧功底,一不小心就便绕晕观众,但按理说编剧王倦是有足够经验驾驭的,他的原创与改编作品,很多都是群像。
但《雪中悍刀行》开局的展开水平却大不如前,不仅碎散还出现很多细节情绪点没衬托到位的情况,好比徐凤年与弟弟徐龙象重逢的桥段。
假如不是弹幕有原著粉提示,很难从剧情里看出徐凤年与徐龙象真的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兄弟,也难看出这一场相聚两兄弟内心的深情。
当人物之间的细节情绪张力提不上去时,剧情就会变得惨白扁平,像一个描述故事纲目的PPT,而非让观众情绪被撩拔并一点点沉浸的完美故事。
这一问题在前两集尤其明显,拖慢了节拍,也下降了沾染力,或许制造方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在前两集片尾的说书内容里,补充了很多信息点。
但无论制造方如何找补,正片不够有沾染力的问题都客观存在,观众是追剧而非听书,当打戏、故事与情感张力都存在弊端时,想让观众叫好都难。
不过,王倦的金牌编剧招牌不是水来的,熬过糟糕的前四集,属于倦式特点的反转与高光点便一点点涌现,至少能让大部分非原著粉有所改观。
他把开局刺杀的“戏眼”,更多地放在了反转收尾上,过程非常无趣,结局却异常有意思,好比,徐凤年遭遇三次刺杀后的解迷桥段。
徐凤年从线索中推理出第一次阴谋,而老父亲徐骁却在阴谋开启前便同时套路了儿子、手下与敌人,父子对弈、有头脑的战神,都很带感。
王倦善于发掘的家国大义与人间温情看点,也随着剧情的展开表现得越来越出色,瞎子老许的故事,剑九黄吟唱“老狗,老狗”诉别离,都让人泪目。
庙堂诡谲下的小温情与有时出现的江湖前辈情怀,是《雪中悍刀行》守住观众的最大筹码,待徐凤年再入江湖时,或许这些看点还能更浓烈。
但对很多观众来说,《雪中悍刀行》的出色来得委实有点晚。
还是希望国产剧能够看重作品开局的质量呈现,切记第一观感假如不够出色,大部分观众都会果断差评放弃,而不是总把希望寄托在观众会越看越“真香”。
时间很宝贵,观众没有义务等待一部剧逆袭,并且,作品开局体验越差,让观众完全“真香”的难度就越大,与其把压力放在后续,何不牢牢把握好开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