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刘震导演“升级”版本的舞剧《长城》于12月18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相较于之前的版本而言,新版的《长城》无论是从内容表达还是舞台画面的呈现来看,都更具震动人心的力量。该剧以“万里长城”为重要视角,讲述了在“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册页中两代人的幻想与奋斗故事,其中运用了多种舞台意象融合的手段,使观众从新回顾了那段峥嵘岁月,从新搭建起巨大历史叙事与个体的关联,从新确立了“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崇高信念。
《长城》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舞剧作品,力争遵循“真实反应生活”这一舞蹈语汇成长之规律,保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塑造人物形象,借此予“舞”与“剧”以现实观照。舞剧以科技工作者卫国、卫星父女二人作为重要人物,包含了序“隐姓埋名”、第一幕“万里戎机”、第二幕“长城如父”、第三幕“天设金汤”、第四幕“换了人间”等五个部分。剧中观众能够透过女主“卫星”的想象,窥测到50年代的科技工作者们千里奔赴马兰核实验基地的那段革命记忆。
舞剧《长城》不仅在故事表述里力争找寻人物、事件的真实性,表现薪火相传的奉献精力,也完美的在艺术表现手段上展现出现代舞剧创作的新美学诉求。为了能够将科学家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炙热忱怀以视觉呈现的方式更为具像化的传达出来,编导将舞台意象的营造和多时空交替、多时空并置的方式有机结合,说明了舞剧叙事的核心——精力的传递与信仰的传承。
剧中连接两个空间的黑板,通往两重记忆的门框以及飞出计算机的纸飞机处处展露着编导艺术构思之巧妙,尤其是第四幕中对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群像塑造的舞段更是独具新意,斜平台上的群舞演员不仅仅完成了对科技工作者们在数字光影中奋战一线的剧情论述,还在舞段结尾用排尾演员以父辈们的身份纷纷显影的方式再一次点明了前辈精力永远与时代共舞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