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女心理师》不得了。
竟然让知乎和豆瓣两大互联网阵地“精力决裂”了?
它在豆瓣得分5.1,身处传统的差评区。
但在知乎上,87%的好评率,相当于10分制的8.7分,又是妥妥的好评。
奇了个怪。
这是豆瓣和知乎极为罕有的,分差如此悬殊的作品。
一部电视剧为何会让人产生这么巨大的分歧?
有人说过,美不美,看大腿。
一部电视剧、电影,首先吸引人关注的地方必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比主创。
《女心理师》导演,马来西亚人柯汶利。
拍过电影《误杀》,助力肖央从谐星成功转型“演技流”。
前四部作品得分豆瓣平均7.5。
不是大师,也算业内高手。
演员。
领衔的是杨紫、井柏然。
一个表演曾被央视盖章认可的女演员。
另一个被娄烨拉去做过男主。
配角更有拿过7个影后一个视后的倪萍。
文艺男神黄觉。
以及杨童舒,杨新鸣这种你一看就懂的好演员。
杨新鸣
作为灵魂的故事。
《女心理师》改编自有名作家毕淑敏的同名小说。
原作总发行量超过150万册,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心理小说。
妥妥的国剧高配牌面。
但高配又是怎么干出豆瓣5.1分的?
《女心理师》目前公认最败人缘的就是前两集。
井柏然扮演的男一,出场如同超级英雄。
飞车救人。
飞檐走壁。
再加上和女主角贺顿相识于少年的偶像剧光环。
让不少带着预期来的观众碰出一鼻子灰。
这也是它被批“悬浮”的由来。
客观讲,单独拎出来,这些桥段算是减分项。
但事出有因,我们一会儿单独再讲。
和豆瓣低分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知乎上的一片爆赞。
他们都在赞什么?
真实和硬核。
好比一位网名叫做“苍老的小孩”的心理学专业本科在读生。
他一边看剧,一边像上网课那样一句一句记笔记。
甚至还真去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这本书里,找到与剧中对应的理论观点。
再看这位叫“Albert”的心理学硕士,看完《女心理师》21-22集关于产后抑郁的案例,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很真实的,在我们被不合理的认知控制,被情绪裹挟的时候,确实视角会变得很局限,会只看到负面的地方。”
即便是在给差评的豆瓣上,大量好评也是从第六集一个女孩猖狂臆想自己和偶像谈恋爱的案例开始。
因为现实中,还真就有幻想自己跟靳东谈恋爱,要和老伴离婚的阿姨。
心理学层面的真实,是《女心理师》最为优质的底色。
因为原作者毕淑敏本身就是一位注册心理师。
专业够硬核,成为《女心理师》在知乎上备受褒赞的重要原因。
随便翻看那些高赞的答复,答主身份都是有心理学背景的人。
所以悬念揭晓了。
豆瓣用户更偏向于从影视剧体验打分。
知乎用户此次则彻底站在了职场专业角度。
观察视角不同导致了评分巨大的割裂。
但5.1分,就是《女心理师》作为电视剧魅力的真正成色吗?
《误杀》导演柯汶利此次有没有被“误杀”?
看过原作的人应该知道。
《女心理师》其实是部很难改编的小说。
出版后的13年时间里,一共被立项两次,但都没开拍成功。
除了“硬核”的心理学部分。
还有残暴和灰暗的色调。
好比在原作中,就有一个老婆婆,遗言要求把自己和一百零一个洋娃娃共同火化了。
假如完全复刻,很有可能拍成恐怖片。
再看男主钱开逸,原作里一点也不年青,是个奔四的人。
而女主贺顿,外观描述是:“又瘦削又丑恶的流浪女子”。
剧版贺顿
贴着原作拍肯定很难实现。
所以导演柯汶利同时引入了多种类型片的拍摄手段,像卷麻花一样拧在一起。
男主被赋予阳光和冲击力的作用,承包了文戏武拍的重要场面。
男二号的线索,则带着悬疑成分,这也是导演自己最善于的。
女主贺顿重要通过心理学案例释放创作者对这个社会的暖意。
因此即便是稍显夸大的动作戏,柯汶利也赋予了它应有的因果关系。
第一集钱开逸像消防员一样从天而降。
在第四集,从他摩挲消防员玩偶上获得了呼应。
因为他爸爸曾经就是一位消防员,行动皆始于念头。
所以《女心理师》被称悬浮,并不是它真正悬浮。
而是引入了太多电影视听语言的玩法。
相对习惯直给的电视剧预期,某种程度“冒犯”了部分观众。
再加上火候拿捏稍欠的前两集,让很多网友凭此打了个情绪分。
但随着剧集越播越多,《女心理大夫》热度和口碑都在增长。
除了收视播放量夺冠,前12集就拿下14个热搜,足以说明它的讨论度。
这显然不属于差评剧的表现。
类似打破第四面墙的对话
相比过去的职场剧,《女心理大夫》做了一次全新尝试。
充斥类型片的可能,又有专业人士都想记笔记的硬核知识点。
更重要,也更宝贵的是,尽管剧中的各种心理案例都属于社会敏感话题。
但剧集并不以此刻意制造噱头吸睛。
如知乎上一位网友所讲:没有话题对立,也没有靠鼓动情绪来获取观众共鸣。
很治愈,就像它主推的那张海报。
没有大小人头扎堆的各种明星,只在一副青山绿山中,看到瀑布边上一个女人的剪影。
带着一抹暖意和诚意。
文/红猪看电影编辑:波鲁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