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近期,由周迅、黄磊、秦海璐等主演的家庭剧《小敏家》正在热播,成为今年国剧市场上表现最亮眼的作品之一。
在《小敏家》里,有这样一位土豪做派的妈妈李萍(秦海璐扮演),被评为该剧最出圈的角色。
为了哄女儿陈佳佳上课,她的办法就是给她买限量款包包。
网友们都在问:“萍姐,您缺女儿吗?”
李萍是个二婚妈妈,由于嫌弃前夫陈卓没有长进心,一直赚不到钱,决定放弃这段婚姻。
离婚后,李萍也并不想带孩子,于是女儿陈佳佳跟着前夫陈卓一起生活。
▲取景地:北京蓝色港湾
不久,李萍嫁给了现在的丈夫洪卫。
洪卫是个很有长进心的人,两人一拍即合,男强女强,终于凭借自己的才能,跻身有钱人的行列。
成为有钱人后,李萍开始使劲地“宠溺”女儿。
1
为了让女儿服从,各种物质诱惑
佳佳对李萍其实并不太亲近,不管让佳佳去做什么事,李萍都是用物质去诱惑,从来不是佳佳心甘宁愿去做的。
佳佳不想去上课,她就用买包诱惑;
佳佳不想去国外,她就用逛街诱惑;
佳佳不想去大使馆,她就用钱诱惑;
佳佳不想去见老师,她就用手办诱惑。
可用物质诱惑孩子做事的结果并不是很好。
佳佳在李萍自己家办的培训班上课,老是想尽办法逃课。
物质诱惑只能暂时让她服从,表面一套内心一套,最后敷衍了事。
2
为显母爱,每年为女儿办生日会
李萍再婚后,每年都会和丈夫洪卫为佳佳办一次生日宴会。
在这个宴会上,他们请了很多人,但大多半都是他们的合作伙伴,办得十分隆重,让人认为就算李萍嫁人了,依然不忘女儿的生日。
大家穿得很漂亮,齐聚一堂,像参加舞会一样,美食美酒,还有专门开礼品的环节,让人认为他们夫妻俩为了佳佳是真的上了心的。
可只有陈佳佳内心知道,这些不是她想要的。
她不熟悉那些人,她能做的就是装着很高兴的样子,像个小丑一样,让人观赏。
3
“望女成才”,为她铺路
自从李萍有钱后,就对女儿“成才之路”特别上心。
给她报了很多兴趣辅导班,像国际象棋、骑马、画画、芭蕾舞蹈等等,一样不落下。
用陈卓的话来说,李萍想要把佳佳造就成花木兰。
为了让陈佳佳能够上大学,能够出国留学,李萍更是想尽了办法,还让洪卫为了她捐了钱给学校,就是希望她能够有一个另外的选择。
可无论是哪门课程,佳佳都提不起兴趣,连出国留学,也根本不想去。
李萍对陈佳佳很好,正如她所说,她非常不容易,但是她对于女儿的“爱”,有些偏执了。
1
频繁的物质宠溺,干扰孩子学习
李萍常对陈卓抱怨,认为自己在佳佳身上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多心思,可佳佳心里还是与爸爸更亲,老是与她对抗,也一直责备陈卓对佳佳太过放肆,不管她学习。
但李萍不知道的是,频繁的物质诱惑并不能让孩子爱学习,反而会形成“你越频繁地嘉奖,孩子反而越没动力”的现象,佳佳就是典范的例子。
有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嘉奖=控制=处罚。
也就是说,频繁地嘉奖与处罚,某种程度上没有根本差别,都是带有侵犯性的外部念头,而最终结果都变成了控制和干扰。
孩子原本的留意力在学习本身上,当半路遇到物质嘉奖时,就受到了强干扰。
成就与物质嘉奖的交换机制一旦形成,便开始偏离原有轨道,会形成获得嘉奖便是成功,没有获得便是失败的懂得。
并且物质嘉奖的刺激需要逐步强烈,当到达必定高度再难满足时,孩子也就变得无法控制。到那时,学习已不再是孩子自己的义务,而成了替父母完成的任务。
因此,物质诱惑只能解决短时间的问题,却不能解决长时间的问题。
2
父母认为好,孩子未必想要
佳佳在生日宴会上穿着李萍买得最漂亮的衣服,戴着洪卫买的钥匙项链,享受着所有的人注目,看着洪卫叔为她预备的无人机写出的字,还有漫天的烟花,仿佛她是个非常幸福的孩子。
在李萍看来,她给的已经够多了,陈佳佳有她这个妈妈,理所应当很幸福,但她却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的女儿,到底想不想要。
大多半父母和李萍一样都竭尽所能地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但你可曾想过,你认为好的未必是你的孩子最想要的。
“你能够拥有食物,但不能有思想。”在很多控制性强的家庭中都会有这种感到。
父母在照顾孩子上能够很大方很尽心,但不能看到孩子独立,也不能接收孩子有独立思考。
请看到一个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和需求,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头上,这样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3
父母铺的路,可能会给孩子更大压力
为了让女儿成才,李萍给佳佳报了一系列兴趣辅导班,可是有哪样是佳佳真正感兴趣的呢?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是做家长的共齐心愿,但你为孩子选择的路能使孩子幸福吗?
那只会让孩子陷入更大的压力。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预备了一根矮树枝。
一味地让她去够那根本不属于她的高枝儿,结果,很有可能导致她最终从不属于她的高处摔下来,只会得不偿失。
1
成为“人上人”并不是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目标不是造就人上人,为什么?因为没有人上人。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什么叫真人?
首先,不是人上人。不要期待别人对你顶礼跪拜。
其次,也不是人下人。当遇到比你强的人,你就恐怖退缩,这不是真人。
第三,也不是人外人。我们活着必定要有同理心,去懂得对方,哪怕你不赞成他的观点。
那么,育人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话,那就是——造就全面成长的“人中人”,即真人。
真正的成功人士,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是人上人,他们内心谦卑,对自己的评价极其严苛。
他们很少有人从一开始就想寻求这个,成为那个,现在的一切都是努力过程中趁便出现的结果。
反倒是那些从小就想当人上人的人,最后并没有成为人上人。或者说他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是人上人,但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就是人下人了。遇到社会上很多事情,他很冷淡,没有同理心,完满是个人外人。
关于育儿,就是要保持理性,要把教育的目标端正了,不要为成为人上人而去牺牲现在的时间。
2
明白教育本质,帮孩子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被教育者成就最好的自我。
教育说复杂其实也不复杂,在成就自我的这条路上,到达以下三步,孩子就能成就最好的他自己。
第一、找到孩子“最喜欢”的。
假如他做的事情是他喜欢又是善于的,他成功的概率就很高。
第二、把“最喜欢”的变成“最善于”的。
他在做喜欢的事情的过程中,这件事很容易变成他的善于。
第三、把“最喜欢、最善于”的变成职业。
即使孩子最终没有成功,但他在全部过程中很快乐,他不难受。
成就一个孩子,就是让他找到真心酷爱的事。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能够得益。”
孩子只有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才会在艰苦面前不低头,不轻言放弃,遇到多大的艰苦险阻,初心依然不改。
因为酷爱,所以愿意保持,成就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帮他找到真心酷爱的事。
只有用真心,真情做出的真教育,才能真正帮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才会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成就自我,七田真做的便是真教育。
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事,实现自己的价值。
愿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找到真正酷爱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