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修改的第六次谋杀——让我弥合《谁是凶手》中最大的逻辑缺陷

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我是凶手》终于看完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部能够打65分的剧(满分100),请大家不要误会这是我对该剧的否定,事实上,这部剧的构思远比很多其他所谓推理剧经得起推敲,只是和很多同类作品一样,受限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烂尾似乎成了该剧种的一种宿命。但是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在框架内创作不是加分题,而是基础题。我认为编剧在情节设计上出现的问题,是能够规避的——虽然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工夫!

谁是凶手

细枝末节我就不多说了,上来我就直指这个剧集最大的马脚,也就是第六次谋杀案的发生。以剧本的凶杀逻辑来看,被害人共同具备的特征,就是都曾在胡山泉那里拍过照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我们能够回顾电视剧中胡山泉反复按快门的镜头,其实这个动作是有必定寓意的:照相机在这个时候其实是一种器官,按快门的动作也是另外一种动作的借代。恰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层并不存在的密切关系,后来胡山泉对于几名受害者类似行刑般的屠戮才有了心理上的根据——因为这些女性和其他男性一旦也产生了密切关系,对于他自然是一种反水!

胡山泉的拍照是有其寓意的

所以,拍照在全部连环行凶过程中是一个必须的仪式,除非凶手改变了作案的念头,不然就会显得特别突兀。而另外一个方面,在第六起凶案中胡山泉并没有改变其以往行刑式的杀人方式,这说明胡山泉还是按照处决反水者的逻辑来行凶。所以,在这样相悖的逻辑下,第六起凶案一旦成为系列案之一,就注定马脚百出!

第六次行凶

所以,第六名受害者假如确实是胡山泉所杀,他们之间应该存在一种拍照的关系。这种关系其实并不难去营造:在高品德摄影手机流行的当下,摄影师也并非失去了存在的可能。好比婚纱影楼的摄影师,一样能够接触到女性,也肯定能够为其拍照。但是这样势必要改变原剧中胡山泉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人设。而这又将带出我的下一个疑问和修改意见:在我的知识架构里,类似于胡山泉这样心思缜密又心狠手辣的人,只要用心经谋生活,必定不会如剧中那么穷困潦倒,胡山泉肯定不想有钱有势到名震江湖,但是这样的人必定会让自己能够生活得很惬意!

摄影师是更合适的人设

这里扯出来说几句,虽然在推理逻辑上有一点难以成形,但是就推动故事成长来说,第六次凶杀案是值得肯定的设计,在此次凶杀案之后,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故事更有层次和深度,我要是编剧也会留下这个剧情。但是此次凶杀案的重要内容必须大改,才能说得通!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为什么胡山泉在过去那么多年没有行凶(原剧一样没有解释,假如有,新剧情一样能够套用),而此次却行凶了?

一样的凶杀手段

我要是编剧,第六名被害人会设计成一个和夏金兰长得一模一样的年青女性。当时胡山泉已经蛰伏多年,大致回归到正常人的心态,但在影楼偶遇和夏金兰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舞蹈演员,他内心的魔鬼再次复活,让他决定再次冒险杀人。至于那个闹钟最后留在现场,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桥段:暗示这是凶手最后一次作案,而我除了保存这个桥段还会安排这么一段凶手的独白:这个闹钟,本来是留给沈雨的,留在沈雨出嫁的那一天!留给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反水自己的女性!

这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画面

第六次凶杀是整部剧中下段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此次凶杀一旦存在逻辑缺点,全部故事就会撑不住。很遗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于匆忙的原因,此次凶杀案明显没有塑造到位。这里我需要说一点:所谓的烂尾,并不真的是烂在结尾那一点上,应该说在之前剧情中埋下的隐患才是罪魁祸首,因为在这些非理性隐患的互相作用之下,故事的结尾只能往一个非理性的方向疾走不止,拉也拉不回来!《谁是凶手》无疑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

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罢了,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