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小敏家》播出至今,若要问该剧最大的争议是什么,恐怕非刘小敏的人品问题了。
当年刘小敏在九江的时候,与一位苏老师成为了笔友,两人以书信的形式讨论过情诗。后来被苏老师的老婆发现了,结果闹得满城风雨,刘小敏因此离婚而来到了北京。
影视剧的主角并非完人
关于这件事,包含剧中的陈卓、刘小敏以及一部分观众一直在强调不值一提,但还有另外一些人持完全相反的观点,认为刘小敏此举是典范的绿茶。
其实一个有夫之妇与另一个有妇之夫讨论情诗,不论是放在相对比较保守的几十年前或是现在这个所谓的开明时代,恐怕都很难被大多半人所接收。设想一下,要是自己的另一半与别的异性经常谈及情诗之类的话题,你是否能做到坦然接收呢?
个人以为,因为一件事而全盘否定一个人是不可取的,但曾经的刘小敏的确是绿茶过。毕竟刘小敏和苏老师两个人的婚姻都不幸福,长此以往成长下去的话,完全有可能会为了对方而离婚。只是刘小敏在走出那一步之前,遭遇了苏老师老婆上门打闹这个突发事件,才没有演变成本质性的出轨。正如一些网友所说,起码是精力出轨了,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
至于为什么会有观众在这件事上力挺刘小敏,这就是典范的视角代入。相当数量的观众在看剧时,总会下意识站在主角的立场上去进行思考,默认主角的一切行为都是正确的。实则大错特错,纵然是主角也非完人,怎么可能完美无瑕呢?
金家骏是可贵的好孩子
说到刘小敏,自然就不得不提她的儿子金家骏了。金家骏与刘小敏发生过几次矛盾冲突,为此不少人吐槽金家骏不懂事,这同样也是代入了主角的视角。
平心而论,剧中的金家骏已经算是可贵的好孩子了,换一个人或许母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加水火不容。刘小敏与苏老师的事情,让年幼的金家骏遭排斥、受欺负,以至于产生了心理阴影。所有人都知道,童年时的不幸可能需要平生来治愈,故而金家骏对刘小敏的情感必定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渴望获得母爱,一方面又不可避免会对刘小敏心存不满,这样的金家骏必定会在某个时间点向刘小敏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对此刘小敏也认可过,说自己亏欠了金家骏,过去十几年没有尽到身为母亲的义务。正因如此金家骏才会与父亲金波更为亲近,以至于包涵金波一系列荒谬的行为,甚至不惜替父还债而耽搁学业。起码金波作为父亲一直能陪伴在金家骏身边,在这一点上,刘小敏确实得好好弥补一下金家骏。
婚姻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情
说完了刘小敏,想谈一谈《小敏家》这部剧到底讲了什么。可能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对于个人而言,看到了婚姻的本质。一直以来,总有人觉着婚姻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显而易见这种想法过于天真了。
以陈卓和刘小敏为例,之所以在发现两个孩子交往后选择分别,便是出于各自家庭的推敲。尽管原则上两代人的两段情感之间并没有本质性的冲突,但这就是离婚男女在面对新情感时的近况,为了各自的家庭必须要谨小慎微。
再好比说陈卓对金家骏的立场,单论金家骏的话,陈卓显然是比较认可的。毕竟金家骏长得帅、学习好、人品也不错,加之陈佳佳自己也喜欢,是将来女婿的幻想人选。但是一想到金家骏有一个金波这样的父亲,陈卓立马就开始为陈佳佳担心了,想必很多父母皆是如此。
说得再远一点,看到现在的金波,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当初的刘小敏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嫁给金波呢?
谜底很简单,那个时候金波的父亲是国营厂的厂长,金波自己则混了个保卫科科长的职位。说白了,金波的家庭条件在那个年代是无可挑剔的,想必有不少姑娘都是心神往之的。不然的话,刘小敏也许率是不可能看上金波的,只是没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转眼间金波家就落魄了,加上金波自己也不争气,进而致使两个人的婚姻走向了决裂。
由此不难看出,在婚姻中,家庭因素往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唯有此时方能领会到一些老话、老理的真谛,像是什么“门当户对”、“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女生择偶时特别重视男生的经济基础是有必定事理的,任谁也不愿意成为贫贱夫妻。当然了,也不能好高骛远,非豪门不嫁。要求过高了,又会出现门不当户不对的情况,从而错失了良缘。
结语
客观而言,绝大多半成功的婚姻取决于均衡,包含了夫妻之间的均衡、两个家庭之间的均衡以及经济基础、价值观等等诸多方面的均衡。单纯的喜欢能够成长为谈情说爱,但婚姻并非只有谈情说爱,更多的时候需要回归到现实当中去。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