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挖苦,杨坤嘲讽,当年被音乐圈“集体抵制”的刀郎,现在怎样

来源:网络更新:2022-01-10

流行的老是短命的。

因为短视频的传播,很多口水歌嗖然走红,但用不了几天,就会被新的“神曲”取代。

越来越多的歌曲能够“红极一时”,但也只是“一时”。

现在的“洗脑神曲”,只图一时痛快,痛快事后,迷茫依旧迷茫,沉闷依旧沉闷。

全然不像以前。

以前的歌曲,都有自己的情绪,情绪之下,是细细诉说的故事。

以前的歌者,也都是有故事的人。

就像,当年如流星一样划过音乐圈的刀郎。

一、不叫刀郎

刀郎,并不叫刀郎。

他的原名叫罗林,1971年出身于四川资中县,他的父母是县文工团演员。

因此罗林从小就接触到各种乐器。

他喜欢音乐。

因为父母工作劳碌,稍大一些的罗林就和哥哥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

爷爷奶奶年迈,大5岁的哥哥就担负起照顾弟弟的义务。

罗林从小性格倔强,犯了错的他在遭受哥哥处罚时总会选择对抗,因此兄弟两人从小就经常打斗。

兄弟两人打成一团,怒极的罗林跪在地上,求上天让哥哥去死。

结果,哥哥负气出走,他骑着摩托被货车挂倒,又被一辆面包车碾压身亡。

罗林再见到被白布盖住的哥哥时,他没有流一滴泪,心里却会很悲痛到了极点。

哥哥出殡之前,他一直跪在哥哥灵前。他一直认为,是自己的诅咒害死了哥哥。

这成了深刻在骨子里的痛。

后来,成为刀郎的罗林写了一首歌纪念哥哥,那首歌叫《流落生死的孩子》。

我们后来听刀郎的歌,歌词直白,但在嘶哑而粗犷歌声之中,似乎隐蔽了太多故事,是那些经历,打动人心。

17岁那年,罗林背上吉他,踏上了流落的旅途。

二、成为刀郎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多么大。

年少的罗林走过很多地方,他在内江时,结识了很多专业的音乐人士,他们构成了一支叫“手术刀”的乐队。

那时候的少年,期待着自己能像罗大佑一样,用音乐剖解社会和人性。

在现实面前,所有的幻想和热血都抵不过肚饿。

乐队很快解散,成员们各奔东西。

那一年,他20岁。

面对着女儿的哭声和音乐道路的坎坷,罗林第一次哭了。

生活还要继续。

后来,罗林流转海南,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平生所爱,小朱。

在海南期间,罗林依旧和几个乐手组织过乐队,但靠音乐的微薄收入难以继续生活。

他游走在戈壁滩上,开车驱驰;他深入到维族人聚居区,学习他们的载歌载舞。

这时候的罗林,终于变成了另一个样子,他像是一个粗拙的西北汉子,张口就是豪放的嗓音。

几年以后,他推出了新的专辑《西域情歌》,从此,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刀郎。

2002年,刀郎走出办公大楼,昂首,就看见满天雪花飘舞,他顺着风吹来的方向,一眼看到了停在当时乌鲁木齐最高楼——“八楼”旁边的2路汽车。

他内心滂湃着,随后一气呵成创作出一首歌曲,这首歌后来火遍了全国。

歌名叫《2002年的第一场雪》。

三、木秀于林

刀郎火了,似乎一夜之间,这样一个唱腔里充斥天地风霜的歌者,

他的嗓音里似乎充斥了肃杀,但又有一种悲痛后的希望。

当年的刀郎有多火?

马东曾经说过:

在北京的每一条马路上,你走过马路,至少能听到三四回《2002年的第一场雪》。

根据不完全统计,只在2004年一年,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专辑“正版销量270万张”,假如算上盗版,这个数字会高达1000万。

而在那时,周杰伦的专辑《七里香》的年度销量,仅有350万张。

31岁的刀郎莫名火了起来。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质疑和批驳。

2010年,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的评委席上,评委们激烈争辩。

最后,所有人的眼光,聚集到了一个女人身上。

她有些气急又不屑地表示:

“刀郎的音乐,并不具备审美标准,作品缺乏音乐性。”

“去KTV点刀郎歌的都是农民。”

随后,看着一圈评委,她咬牙切齿地说出一句:

“刀郎能上春晚,我就砸电视机。”

这个女人就是那英,田震隐退后,她似乎隐约成了音乐圈的“大姐大”。

那英的表态,让评委们知道了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事实上,当年除了那英的挖苦,号称自己要开“32场全国演唱会”的杨坤也曾暗戳戳地表示:他(刀郎)有音乐吗?你认为他那是音乐吗?

其实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记得刀郎唱片的销量吗?音乐圈的蛋糕总共这么大,你一下占了大头,同业们心里会怎么想呢?

这些事情背后,无非是同业间的倾轧。

郭德纲在相声里说:

说相声的盼着死同业。

其实哪个行业都是如此。

刀郎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他触到了别人的利益,因此才会受到那英的怒斥。

但即使是那英,也不得不认可,刀郎唱片的销量,是他们所不及的。

四、还是刀郎

被质疑和批驳的刀郎选择了回避,他回到了戈壁大漠,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上,纵情驾车驱驰。

在这里,他才是自由的,他是平安的,他是不会被责备的。

刚刚走红的刀郎从此销声匿迹。

从此以后,刀郎再没有出过自己的专辑,他安心做起了幕后,给别人写歌。

有些讽刺的是,当初被那英责备的“不具备音乐审美”的歌曲,后来却成了很多有名歌手的最爱。

在《蒙面歌王》的决赛中,“不换气”的李克勤演唱了刀郎的歌曲:《披着羊皮的狼》。

而在谭咏麟的演唱会上,刀郎作为个人演唱嘉宾出席。

后来在万达的年会上,“近邻老王”王健林深情演唱了刀郎的《西海情歌》。

什么才是“音乐审美”?

通俗的或许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但在各个领域,总有一些假装“专家”的人,责备别人的东西太过“媚俗”。

生活在俗世间,又怎能不“接地气”一些?假如只为了一种自以为是的“高雅”,那不成了自娱自乐吗?

还是郭德纲说得对——

高雅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

今日问题:对于当初那英对刀郎的批驳,大家怎么看呢?

本文由 策驰影院 编辑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驰影院提供的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Copyright ©2019-2022 策驰影院 All Rights Reserved.